發布時間:2022-04-07
來源:
分享:
? APQC授權杰成咨詢翻譯整理,若有轉載請聯系我們并注明來源;文章最終翻譯以APQC原文為準,如有需要,請聯系獲取原文。
每個流程都有潛在的風險,可能會導致意外的后果。識別和分析流程中的風險因素,評估流程中風險控制的有效性,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有計劃的預防風險的發生。反過來,通過風險管理最終也會幫助流程進行持續改善,流程執行的有效性。
那么,組織應該如何管理風險?
風險和流程分析可以幫助組織了解可能出錯的地方以及應對的方法。通過識別和評估可能影響戰略目標實現的因素,企業可以通過設計或優化流程來管理這些風險。
風險分析通常集中在兩個變量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一個不太可能發生或不會有很大破壞性的項目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流程優化或風險應對策略。可以借鑒保險或災難恢復行業使用的方法,為了評估可能性,精算師會權衡風險發生的頻率、風險的可預測性和風險預警指標的變量。而為了評估影響,精算師會考慮持續時間、后果、必要的冗余水平和潛在的經濟損失。
這些細節有助于指導風險管理計劃。本文詳細介紹了如何分析風險和流程;這些信息可以推進風險化解和風險應對的適當反應。
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流程通常包括三個主要步驟
識別風險--風險是一種影響流程目標實現的因素,包括成本、效率和交付的特征或能力。可以由任何人發起,當一個流程的風險被識別,通過管理層評審,并在公司系統中登記時,它就被 "確定 "了。
分析風險--風險分析始于風險類別(例如,風險分析表)和對潛在結果的評估。當風險管理人員審查已確定的風險,評估其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并根據標準化的風險衡量指標確定嚴重程度時,一個風險就被 "分析 "了。
應對風險--風險管理者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潛在影響,遵循企業管理規定。在確定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和控制措施之前,企業可能會集思廣益,采取可能的風險化解和行動計劃,包括對流程的改變或中止執行。
但這些步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組織在分析流程風險時尤其費力。這第一步就是建立評價標準。
風險分析
流程風險可以來自很多方面。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立法、環境、財務、法律和物理因素都會影響組織流程。APQC建議企業從最關鍵的流程開始,對外部和歷史績效數據進行審查,以識別潛在風險。許多企業按類別建立風險清單,以便在審查核心流程時考慮。
有了潛在流程風險的清單,企業就可以開始衡量風險的重要性。這就是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的地方。對于每個風險,企業應該確定:
"頻率--這種風險多長時間可能發生一次?
"可預測性--組織能否預測風險何時發生(季節性、銷售高峰等)?
"預警和變動--問題會如何逐漸或突然變得嚴重?企業能否及時作出反應?
"持續時間--事件將持續多久(有限的或直到采取某種行動)?
"后果--影響的業務范圍有哪些(產品質量、進度、設備安全、客戶滿意度,等等)?
"潛在的經濟損失--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多少?
有了這些答案,一個流程優化或風險管理團隊(在本文中簡單地稱為風險管理者)就可以開始對每個風險進行評分。APQC建議創建一個風險分析表來評估和審查標準,并最終分配一個風險分數。圖1提供了一個如何對風險進行評級的例子。
為了創建一個表格,風險經理沿著縱軸確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程度可能需要主業務專家和流程經理的投入。企業可以設定標準來衡量風險等級,如5%代表幾乎不可能發生,10%代表不大可能發生,25%代表有可能發生,50%代表可能會發生,75%代表幾乎肯定會發生。
然后,他們沿著橫軸確定風險的影響。企業可能有一些術語來衡量影響,如流程范圍、潛在的經濟損失和對進度的影響。圖2列出了潛在的術語。對于每個術語,企業同樣需要設定標準進行分類。例如,在評估對進度的影響時,企業可能認為沒有額外的時間意味著可以忽略不計,一天是次要的,三天是中等的,一周是主要的,再長就是關鍵的。
類別 | 描述 |
費用 | 可用預算的充足性、支付時間等 |
時間表 | 時間表的充足性--是否緊湊、有關鍵路徑等 |
范圍 | 范圍的明確性或范圍蔓延的可能性 |
質量 | 有能力達到或超過預期的解決方案質量 |
合作 | 有能力管理流程內和流程間以及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依賴關系 |
資源 | 必要資源(人員、設備等)的可用性和及時性 |
內容 | 有足夠的必要知識和內容來實現成功 |
技術 | 可用性、實施的難易程度,等等。 |
最后,風險管理者從基于風險坐標圖中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在坐標圖上對風險用顏色區分,以引起人們對最緊迫問題的注意。
在分析了潛在的風險之后,風險管理人可以對流程本身進行分析,以提高其可靠性。
一個流程的活動越多,它就越脆弱。提高流程有效性的關鍵是簡化和去除不合理的步驟。但企業如何知道什么是不合理的?他們如何識別冗余和/或不必要的流程變種?APQC推薦兩種技術來分析流程的可靠性:六西格瑪里的防呆防錯法和失效模式與效果分析(FMEA)。
防呆防錯一般在精益管理中使用,這是一種避免接受流程中的缺陷、避免創造缺陷或將缺陷傳遞給下一道工序的技術。一般來說,防呆防錯法是簡單的、相對成本低的、自動化的技術,試圖確保一切萬無一失和防止錯誤進入流程并成為缺陷。
在這一技術中,風險經理檢查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于繪制流程中的每一個元素,經理們都會附上一個控制或警告。警告是當一個流程活動超出其預定的范圍或閾值時發出的警報。控制是風險管理者為防止缺陷而指定的實際行動。這種防錯方法最初只適用于制造流程,但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人員管理方法,可以看到一個系統中哪些行動會出錯。由此產生的流程圖的修正能夠指導組織對風險的反應。
失效模式與效果分析,或稱FMEA,是一種逐步識別設計、流程或產品/服務中故障的技術。"故障模式 "是指某物可能因錯誤或缺陷而失效的方式或模式。"影響分析 "是指研究這些故障的后果。FMEA的目的是消除或減少故障,從最高優先級的故障開始,然后通過流程優化控制記錄下來的風險。
風險管理人根據故障的后果有多嚴重、發生的頻率有多高、檢測的難度有多大,來確定故障的優先次序。流程的技術性越強,可能出現的故障模式就越多。。一個流程的系統視圖,通過高層次的系統繪圖、模擬和可視化,可以幫助確定可能發生的風險。
FMEA并不適合于每個流程。它最適用于產品開發和技術類流程。FMEA通常在流程重新設計、新的應用程序、制定控制計劃、進行流程優化或發生故障/定期審查后進行。
在分析了潛在風險和核心流程后,組織就有了應對風險的目標信息,通常從最關鍵的風險開始。圖3詳細說明了應對措施的類別,以確保一個組織的應對是可接受的。
類別 | 描述 |
避免 | 改變計劃以規避風險。 |
緩解 | 降低風險發生的影響或可能性。 |
接受 | 改變時間計劃、預算或范圍,以適應風險的發生。 |
轉移 | 保險、對沖、外包,或以其他方式保持進度、預算和范圍,使第三方執行該活動或對發生的情況進行賠償。 |
忽略 | 什么都不做。 |
杰成合力科技是領先的流程數字化服務公司,我們踐行“科技與咨詢融合”,為企業提供流程數字化管理平臺及流程變革咨詢服務,幫助中國企業轉型為流程化組織,實現合規、高效、靈活。作為APQC在中國的專業服務會員,共享全球流程管理最佳實踐。我們的團隊匯聚來自華為、IBM等流程與變革管理標桿企業的精英,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EPROS已成為國內主流的流程管理平臺,服務于各行業頭部及高成長型企業。